這一次牙齒的治療過程,是歷時最長的,也許因為如此,我深刻的體會到除了醫術外,體貼的小細節是醫療品質的一部分,而醫療過程是以團隊方式來完成的。
不管是不是初診患者,都有權被告知所有與自己有關的接觸舉動,這是信賴及關懷交流的感覺點。
當你的牙醫在拿起器械,或施以藥物前,都能告訴你可能會有的感覺,並溫柔體貼的請你稍微忍耐一下,那會讓對未知的恐懼感在瞬間消失,即使在牙醫容許你以舉手表達疼痛的當下,你都會因為信賴而讓自對疼痛的容忍度加大,以便治療時間與過程進的更順利。
「辛苦了!請先漱口,稍微休息一下我們再繼續」就這樣簡單的一句話,我想我對這牙醫師的忠誠度將會更堅定,也就不會抱怨整整一個半小時所必經的醫療折磨了。
而且治療過程結束,醫師必定親自說明,所為你實施的醫療行為,往後應注意事項,或保健回診日期;而非以往用心的護士會幫你主動轉達醫師的醫囑,或者病患如不主動發問,一切就在靜默中進行,直到領了健保卡離去,你都不知道醫護人員的聲音是否如外表般柔美。
在這個招牌掉下來都可能砸中一個醫師的高競爭環境,用心也是競爭的利器,也許受訓時給的是一套趨近於完美的醫療服務方式,日子久了醫護人員的熱情降溫了,會自然而然修改自以為更省事的對待患者方式,把省下的時間當成自我調薪,跟著整個大環境沉淪!
我不知道職場的自我尊重與要求,是不是在草莓族的一代成為傳奇的過去,但是在我的年代,我們希望因我們個人的盡心盡力是會帶來更多經濟收益,而通常這增加的部份都會反應在我的獎金或調薪的依據,就算一切沒有完全切合自己的理想,但我從未非自願失業過,也在遞辭呈的當下,被兩三位主管慰留,而在找尋下一個新工作時,你過去的經歷將變成後盾,而非語焉不詳的扣分項目。
也許我想太多,也許我要求過高,不過如果同樣在健保制度下,為什麼我不能選擇更符合我期望的醫療品質?
2008年3月17日 星期一
醫療品質與工作態度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