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是個全職家庭主婦,也曾所有的家庭婦女一樣,覺得女人打理家事、照顧家人是不可懈怠的天職,生活重心及作息全依附在老公和兩個兒子身上。
從早餐、到晚餐,雖讓我傷透腦筋,卻不好意思罷工,甚至外出都掛念著中午在家用餐的老公須匆忙趕回家。
從一大早的採買、整理洗滌、到料理烹調、然後收拾擦拭,讓本來就不是很擅長家事的我,壓力及抱怨漸漸取代了愛的初衷;尤其遇到因菜色不合家人口味,老公嫌棄、兒子鬧情緒,更讓我覺得生活苦不堪言,而相對的因三餐衍生的工作、加上接送小孩的時間,我一天的日子被切割到幾乎無法有自己的時間。
我變成只要一工作,就會發脾氣的居家歐巴桑
直到三年前,自己的身體出現警訊,我才決定改變生活方式。
首先,增加充電的時間,甚至在四十四歲經營起自己的部落格,慢慢找到對自己的珍愛。
現在,我在公益團體帶領藝術創作的課,也在國中義務教導特殊兒童繪畫,另外更兼心靈輔導工作;玩過畫展、舞台劇;我變快樂了,也有了成就感。
早上,全家用過外食,我可以很快收拾好餐桌,先上一堂瑜珈課,再上我想上的課,下午到學校或公益團體帶課程,接著接小兒子回家,邊畫油畫、邊陪他寫功課後,再出門接老大回家;這時預訂的晚餐也進了家門。我們一起邊聊天邊用餐,再也沒有杯盤狼藉場面要收拾的壓力,孩子也可選擇自己喜愛的晚餐;偶爾我還是會下廚作菜,讓他們重溫媽媽的味道,但家人沒了挑剔、多了感恩。
有時,因臨時的心靈輔導電話,佔用了處理家事的時間,兒子都會主動幫忙。而老公看著這結婚十七年的黃臉婆,能在學校所學的職能外活得如此精彩,面容也煥發著自信的光采,竟找回婚前對我的愛慕,重新寵愛我。而公眾服務的感人故事變成兒子人格教育的最佳教材,讓他們變懂事了。
奉獻了我煮三餐的時間,家人變得更懂得彼此體諒,也成就了我。
2008年4月17日 星期四
彼此體諒,成就更大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