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著我愛探究的個性,終於在被切割得很零碎的時間中,擠出了兩天以觀察的角度體驗了無意識舞蹈的課程。
也許,年少輕狂時跑多了pub, 又在這兩年多每週最少上五堂以上的舞蹈及瑜珈課程,在場地、燈光相較起來,似乎讓我不能完全自在與放鬆。
在繪畫及寫作創作上,有一定時日的自我表達及教學經驗,所以總認為舞蹈也是藝術創作的一種方式,唯一的差別只是運用的媒材轉為肢體罷了;也就因為熟悉度凌越所有創作方式,更能在適當的安全、隱私場所營造下,貼近內心撫慰失去細心關照的肉體。
聽內在的聲音,專注在自由舞動的肢體,讓細胞熨貼著內心愛的關懷,這就是我嚮往的舞蹈創作,因為只有自己能為自己的身心靈平衡而創造出與眾不同的舞蹈。
教學時為了保有學生的原創能力,我從不示範;拿掉技法框架,才能在適當引導下讓學生不陷入世俗美醜批判,勇敢的呈現出自己獨特的藝術表達。
示範的舞蹈方式將學員的表達層面窄化了,肢體碰觸性的糾正,與聲音干擾式的引導,更像老師動手在畫面上做了太多制式的修改,除了符合了屬於初淺的社會美的標準外,對內在情感的完整呈現,顯然是破壞;也讓無意識更趨向引導人的有意識,甚至於打斷了情緒帶動情感流動的順暢節奏。
享受過經過精心編排的舞蹈或瑜珈的音樂,就無法忍受必須在情緒湧上時旋律中斷的尷尬,而帶情傷的歌詞更在再牽制住專注想飄忽、想空靈的心,因為每個靈魂的課題並不那麼狹隘定在情傷上。
也許,在這個領域很廣很深入的追尋過答案,我才會覺得所有心靈開始甦醒的人,值得有更好、更單純的方式與課程來協助成長。
一夜輾轉無法成眠,求知慾望讓我開始查閱相關資訊,尋求理論支持,得到一些訊息:Irene 在心在跳舞一書中提到,人類對於心理傷害的防衛機制啟動時,會將潛意識的情緒密碼鎖進身體裡,藉以隔絕不想面對的經驗、傷痛或恐懼。藉由舞蹈的擺動,可讓身體把沉積已久的抑鬱情緒抒發出來,憑藉直覺與律動,找回身體原來的樣貌。
舞蹈治療並非教導或學習某種特定的舞,也不是把肢體動作訓練得足以媲美專業舞者,而是藉由舞動的肢體解放身心的束縛,讓身體在律動中建立與自我、他人及環境的關係,形成以身體動作與創意性肢體表達為媒介的心理治療。因此,有興趣學習或參與舞蹈治療的人,本身並不需要具備舞蹈基礎或深諳舞蹈原理,只要有一顆願意開放與分享的心,任何人都可以認識與學習舞蹈治療,並且運用這些技巧幫助自己和別人。哪怕只是一個眼神、一抹微笑、指尖細微的移動,都能夠開啟通往內心的那扇門。
「在舞動之中聽到心的聲音,啟發自己的身體覺受,讓自己的記憶、情感、身體、心靈都連在一起,這時舞蹈就不再只是狹義的舞蹈了;身體,將這一切凝聚起來。」 舞蹈治療研究協會指出:DANCE 舞蹈的原意就是伸展與張力,當人們有感覺需要舒發時便自然延伸、舒展身體做出動作。身體的舞動不足是抒發情緒,也讓人們獲得生理、心理的健康與平衡。
而舞蹈治療並不是教導或學習某種特定的舞蹈。治療師不會指導學生該做什麼,學生需憑自己的內心感覺、及情緒來做動作,自己主導自己的身體,做什麼動作都可以。治療師會觀察你的體形、姿勢和動作以作出分析與評估,並根據個別狀況,設計治療計劃、調整治療程度,以符合學生要求。
參加者不必有舞蹈基礎,即身體有殘缺者、只要能動動手腳也可以。進行的方式就像玩耍,由於是用身體做為表達的工具,所以對表達能力不足的身心障礙者,或不願意用言語表達的受虐者,都是一種很好的方式。
1940年代從美國率先發展舞蹈治療,台灣則在2002年成立台灣舞蹈治療研究協會,在專業領域上提供更好的協助。
只是,走在前方的資深領導者,能不能在舊的課程已駕輕就熟後,聽到新的聲音。尼采說過:「沒有意見的學生,是老師的損失。」孔子不也提過:「師不必賢於弟子,弟子不必不如師」嗎?
「停、看、聽」是我帶課程以來,最常用來教相長的方式,沒有原則才是心靈藝術創作的最高指導原則!
因為你永遠不能真正唱我的歌,跳出我的舞。
『只有我才能創造我的實相』
2008年8月17日 星期日
無意識舞蹈的迷思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